渼陂简介
【渼陂简介】
渼陂古村位于文陂镇青东公路沿线,始建于南宋初年,距今有近千年历史,现有民居582栋,明清建筑367栋,600余户,2800多人。古村芗峰东立,象岭西护,瑶山南耸,富水北流、山环水抱,天然形胜,八卦巷通,水塘环绕,有书院、义仓、牌坊、楼阁、码头、教堂、革命旧居旧址等历史建筑,是一座融祠堂文化,书院文化,宗教文化、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的古村,享有“庐陵文化第一村”、“将军村”、“电影村”等美誉,并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、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多个荣誉称号。
一、璀璨古今的古色建筑。
● 宗祠伟列
宗祠是渼陂古村建筑的精华所在,分为总祠,房祠和家祠。渼陂古村有1个总祠即永慕堂,4个房祠——洪庆堂、求志堂、节寿堂、孝友堂和10余个家祠。总祠和房祠形态宽敞高大,巍峨壮观。祠中蕴含深邃的儒家思想,有众多的传世家训和精美雕刻。梁氏总祠永慕堂位于今渼陂景区正门处,是渼陂古村宗祠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宗祠。整祠是二层三进的砖木结构式建筑。三开间的门廊上有高耸的牌楼如意斗拱承托起翘角飞檐,顶覆玻璃瓦,金光闪闪。堂中的每根柱子上都写着蕴意深远的对联,流露出深浓的文化蕴味。
永慕堂
书塾序然
渼陂先祖非常重视文化教育,建立了较多的书院,如敬德书院、明新书院、养源书院等。明新书院为后金柱间增立宝璧树的五树三间建筑,与普通居民不同之处在于主体建筑之外,还附有作为学舍的附属建筑。敬德书院为“达亿”家族所建,规模较大,为前置小院的上下堂式建筑,两堂之间有“凹”字形的天井。现存的“文昌阁”又名“八角楼”,是古代渼陂文人墨客以文会友的地方,也是当时村内的最高点。“格言警句育贤弟、儒家文化颂古今”。据渼陂梁氏祖谱记载,古代渼陂籍入仕的大小官员有130余人。
文昌阁
● 古街悠悠
渼陂古村依傍富水河,曾是南北商贩住脚打尖、集散货物的重要站点。临河交易最繁华之处,逐渐在明朝形成了一条全长900米的古街,这是渼陂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。古街现保存最为完整的街段大概有600多米,完好的店铺有108家,当时主要经营粮食、药材、木材、布匹等。临近古街的渼陂万寿宫无论规模、形式在江南乡村都是首屈一指。每当夜幕降临,街上路灯通宵达旦,人如潮涌。万寿宫前院两拱门上刻有“天不夜”“月常明”,这是当时古街真实的写照。因其繁华,万寿宫又享有“小南京”的美称。
● 民居独韵
渼陂现有民居大部分为清代和民国初年建筑,少量的现代建筑也分布在村庄周围。古民居相对集中,便于保护和展示。渼陂古村民居为典型的赣式建筑,青砖灰瓦,庄重典雅,俭朴实用是其总体风格,但又有着鲜明的特点。如在门楣前厅重点装饰,平面布局较为简洁等。
民居独韵
二、彪炳千秋的红色历史。
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,渼陂古村一度成为工农红军重要的指挥阵地,留下了许多红色掠影,如梁氏宗祠的永慕堂为红四军总部旧址,万寿宫即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,“名教乐地”居为毛泽东旧居。古村有红军标语180多条,大多是1930年红军在这里留下的。我党著名的二七会议便在渼陂古村中召开。渼陂古村又被称作“将军村”。渼陂古村走出了1955年授衔的三十八军军长梁兴初、政委梁必业两位中将和原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梁仁芥少将,以及1999年授衔现就任中国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的梁必骎少将。
水天一色
四、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
“千里不同风,百里不同俗”。娱乐游艺是渼陂民俗的一个亮点。渼陂的元宵与众不同,有正月十十五“上元宵”和二月初一“下元宵”之分。下元宵,是渼陂人真正的节日。全村要举行盛大的舞龙舞狮、游彩擎、踩高跷、走旱船、扭身歌等各种活动。当天所有表演人员按活动项目依次排好长队,选准吉时出发,在全村主要街巷一边游行一边表演。百余人的龙灯队,81节长的龙灯,颜色各异的彩旗,“唐僧”、“济公”、“黛玉”等不同的戏剧人物悉数登场,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。
下元宵舞龙
近年来,渼陂古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,以文化视觉做项目、以生态理念做产业,在全国乡村游大军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基础性创建工作,收获了硕果累累。经过10多年的发展,渼陂景区已由最初接待观光型旅游逐步向休闲、度假、文化旅游方向转型,推出了许多创新型游览项目。如“夜渼陂”项目,通过3D裸眼秀和灯光秀,极大地丰富游客的夜游体验,让游客在光影之间更好地领略渼陂古村悠久淳厚的历史文化风情。目前,“夜渼陂”工程已投入运营。未来,渼陂古村将以更加美好的面貌,欢迎各方朋友来此观光旅游!
“夜渼陂”效果图